人为炒作的“学区房热”该退烧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不少上海家长手机上都收到一则“考试成绩不佳,学区房应声而跌”的传闻,大意是上海市某区初中“期末统考”成绩放榜后,一“学区房”住宅小区因对口学校排名不佳引发大量抛盘,房价应声而跌。后经媒体证实,该传闻实为营销号的恶意炒作。
传闻虽不实,但一些家长听到传闻之后的焦虑和恐慌却也真切,背后暴露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和思考。
其一,“炒学区”已成众多房企和中介机构的售房“法宝”。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所谓热门“学区房”几乎一天一价,人为制造的“断供”现象,更是扰乱市场预期,造成购房者恐慌性抢购。今年初,多地升级楼市调控政策,“学区房”利好出尽。在此背景下,中介机构为提高成交量、争抢客源,不惜编造谣言“带节奏”,更有甚者诱导售买双方规避调控政策。
中央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打着“学区房”旗号,把百姓住房当作股票一样追涨杀跌,这与资本市场上炒概念、炒预期的做法并无二致。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所谓对口优质教育资源的住宅小区,成交价一路飘红,成为稳赚不赔的“投资品”,即便“老、破、小”也能如坐上风口的概念股,房价一飞冲天,甚至超过市中心高档住宅小区价格也是屡见不鲜。
借考试成绩把房价炒上去,房产“贬值”让学校背锅,此类荒唐行为警示相关部门必须持续加大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工作力度,要坚决打击商品住房销售过程中的价格违法行为、虚假广告、编造谣言扰乱市场秩序、散布不实信息误导市场预期及诱导规避调控政策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代理机构、经纪机构、自媒体公众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应及时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其二,房价“涨跌之间”的教育焦虑值得高度关注。“学区房”价格一路走高,是当前许多城市的普遍现象,折射出教育尤其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仍然任重道远。客观来说,实现优质均衡需要过程,“急也急不得”;但对家长而言,“上好学”需求也非常迫切,“等又等不得”。在这样的矛盾面前,持续深化改革是少有的出路。
在“学区房”矛盾较为突出的地方,相关部门既要重拳打击炒作行为,也要拿出优化招生考试制度的方案,改变“拼房子上学”的非理性预期,让“公办学校就近入学”回归政策初衷。从长远看,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之策。在不少省市,近年来形成了包括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携手共进、师资常态化流动等在内的诸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的好办法,要提炼和复制相关经验,推动更多学校“变弱为优”“优中有特”,以实际成效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期待。
找到一剂“退烧药”,或许能为“学区房”降温,但降温不等于治愈,相关部门还要从“发烧”根源处着力,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组合拳,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学区房”是映照教育改革成效的一面镜子,把改革举措落地落实,扎实、有力地推进优质均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能不断创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