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教训!2018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出炉!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年来,特色小镇快速发展,成为一些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小镇建设中,定位不准、盲目发展、简单效仿等苗头时有出现。
一些房地产企业还以建设特色小镇之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多小镇都以旅游、养老为主题,缺乏创意,未能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也没有高端要素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导致很多地方的所谓特色小镇存在“千镇一面”、走形变味等倾向。
特色小镇是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淘汰不合格小镇,对地方来说,是及时止损;从全局而言,则是对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和轨道的纠偏,有利于各地特色小镇事业更稳、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目前有499家特色小镇面临被淘汰的危机!特色小镇应该如何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批2018失败的特色小镇清单,给投资运营者一些经验和教训。
2018中国特色小镇失败名单
成都龙潭水乡
2013年4月,龙潭水乡开街运营,各种促销活动,加上尝鲜效应,开业头三天保守估计涌入13万游人。
失败原因
前期项目与设计定位的失败。环节策划存在问题,龙潭水乡位于的区域属于待发展地域,除了建筑之外,文化上的混乱、业态上的少有导致主题特色不明显。
同时也低估了成都人的消费需求,龙潭水乡号称清明上河园,但现实却看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导致文化灵魂不明确;商业思路老套,没搞清产业核心,没有自己的商业特色和亮点,无法留住人心。
刚开业
现如今
和仙坊民俗文化村
失败原因
从项目规划设计来看,“民俗村模式”同质化严重,景区设施简陋、没有结合当地文化及习俗,而只跟商业有关,并无特色。
运营方面,该项目是典型的农村开发旅游项目,由当地居民自营,非统一运营,项目缺乏长期的运营资金。
刚开业
现如今
武汉万达电影乐园
2014年12月20日,武汉万达电影乐园和汉秀剧场顶着“武汉双骄”的光环同日开门迎客,运营仅仅19个月于2016年7月31日暂停营业。
失败原因
项目欠缺规划理念,体验环境差,公司管理层不懂旅游市场行情,在管理上也缺少一个核心领导团队,运作缺少灵魂,娱乐项目过于单调,缺乏刺激性;衍生产品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创新的设计,价格又高出消费者的心理价位。
刚开业
现如今
模客小镇
失败原因
资金断裂被迫停工,由于开发商在小镇创建之前,与模客小镇概念进行了捆绑,造成小镇部分在谈的企业、客商暂缓到小镇投资。另外,模具行业专业化强,投资成本高,企业投资很谨慎。
项目规划
现如今
杨店卓尔小镇
失败原因
卓尔小镇建设,无产业支撑,对投资方和乡镇将造成一定损失。卓尔调整了项目整体规划,工作重心转向以建设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主。
卓尔集团在进入杨店镇以前一直没有涉及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这个产业,因此,在打造该项目的过程中,总规和详规一直在不断变动,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导致项目进展不快。
停工只打造核心区700亩桃花景区现如今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2016年5月,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试营业。 然而只过了一年半后,商铺纷纷关门,游客数量锐减。
失败原因
各景区竞争客源,急于瓜分着“白鹿原”这个文化资源;民俗村里的人造景区,一味模仿大同小异,配套不齐全,投资回本重任,商铺招商困难,导致主营业务是小吃。
刚开业
现如今
常州杨桥古镇
失败原因
古镇开发的战略定位有错,缺少商贸人流以及与老街文化有关的产业集支撑,没有强大的宣传广告的支撑引流和营销团队的打包引流。
咸阳东黄小镇
失败原因
民俗小镇过于千篇一律,统一的风格,甚至统一特色,造成审美疲劳了,选择了省时省力的“照抄”模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特点,定位不明确。
宜昌市龙泉铺古镇
失败原因
地处宜昌市夷陵区的龙泉铺古镇是首批高级特色小镇之一,开业不足两年,当前的经营状况却已惨不忍睹。
经营管理不善,公司内部人事争端,招商政策没有力度,导致商铺入驻率低,体量利润受挤压。
房地产小镇
失败原因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2018年7月,房企销售排行榜TOP100中有71家涉足或参与特色小镇项目,累计涉及项目数量数百个,房企涉足特色小镇的数量最多,程度最深。
众多房企纷纷抢占特色小镇的风口,但至今并没有哪家是特别成功的,都处于探索中。“房地产公司做特色小镇,基本上失败的概率是90%。”深圳华侨城文化集团总经理胡梅林近日直言。
有道是,特色的才是自己。特色小镇,重在特色、赢在特色,也难在特色。为加快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一起来重点解读。
明晰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01
特色小镇
立足一定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区别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利用3平方公里左右国土空间(其中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左右),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聚集高端要素和特色产业,兼具特色文化、特色生态和特色建筑等鲜明美丽,打造高效创业圈、宜居生活圈、繁荣商业圈、美丽生态圈,形成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创新创业平台。
特色小城镇立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简高效的体制改革,实现特色之处产业在镇域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国内国际市场占一定份额,拥有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镇区常驻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带动乡村振兴能力较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政建制镇排头兵和经济发达镇升级版。
三个基本文件掌握大方向
0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发改规划〔2017〕2084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8〕1041号)
申报要盯着发改委
03
从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此次印发的《通知》精神来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申报工作已经完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导,申报程序是从市、县发改部门开始逐级上报,省级发改委对特色小镇和小城镇要严格把关,再上报国家发改委。
奖补资金空手套走不通了
04
特色小镇掀起热潮,是因为很多投资主体和机构认为可以拿到国家无偿奖补资金或高额低息贷款。《通知》明确指出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由“命名制”转向“创建达标制”,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奖补资金将“由事前补贴转为事中事后弹性奖补”。
这意味着在“命名制”思维导向下“空手套资金”的路子走不通了,等待国家资金到位再启动的概念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主体将悄然离场。
搭建“政银对接服务平台”
05
金融对接是小镇建设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尤其是资金从哪里来,重点支持方向,一直比较模糊。《通知》明确指出,要“搭建政银对接服务平台”,今后小镇建设者可以直接和国开行、农发行、光大银行的省行直接对接。政府主动搭建,引导融资服务,支持基础设施发展。
即将开始优胜劣汰
06
《通知》明确指出,建设要由“多而广”转向“少而精”,在典型案例申报中规定每个省的数量不多于2个,就是说典型案例可以是0个,可以没有,但不能任意多报,按此申报速度,未来3年的典型案例也很难超过200个,每年大概50个左右,这与原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6年提出3年打造10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差距较大。
尤为重要的是,《通知》明确指出要对“已经公布的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两批403个特色小城镇”“持续开展评估督导和优胜劣汰”,并要求“适时公布整改名单,有关情况及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创建名单意外的小镇和小城镇”也要“加强监测”“动态公布警示名单”。
这个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巩固纠偏成果的需要,也是促进小镇建设回归正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正道。
强调地方营商环境
07
面对大量投资主体紧盯小镇奖补资金的现象,《通知》给出了两方面的回应:
一是由“命名制”转向“达标创建制”,奖补资金由“事前奖补转为事中事后弹性奖补”,相当于堵住了“空手套白狼”的渠道;
二是指出“立足各地区比较优势,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发展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意味着对地方政府来讲,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才是发展的关键。
更加强调“产业立镇”
08
《通知》指出,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产业立镇”“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并将“宜业”放在了“宜居”“宜游”之前,将“经济发展”放在了“公共服务”“绿色生态”之前。
这意味着,小镇建设必需以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为核心,并兼顾“宜居”“宜游”,并注重为产业发展而提升“公共服务”“绿色生态”,而不是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反驳了小镇建设就是打造旅游休闲目的地、就是打造公共服务综合体、就是新型产业地产的错误说法。
建立申报长效机制
09
《通知》明确,从今年9月开始,各级发改部门逐级申报排名前列批典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12月底再申报一批,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光大银行总行将开辟绿色通道,在2019年1月底完成评审和融资服务,落实相关政策性资金,并将批复投放情况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以后,每年12月都会申报一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包括整改名单和新创建名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业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建设特色小镇,同样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尊重市场、尊重群众,因地制宜,“文旅融合”也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长沙开慧镇成
“文旅融合较佳特色品牌小镇”
新华网较新发布“2018最美中国榜”,长沙县开慧镇荣获全国首批文旅融合较佳特色品牌小镇奖。
开慧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旅游为切入点,坚持“生态美镇、产业强镇、文化兴镇、旅游立镇”的发展主线,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镇、高级生态乡镇、全国十佳康养小镇(乡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湖南省较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诸多荣誉。
依托杨开慧纪念馆、“6+3+1”民宿新模式、8000余亩小水果基地、直升机低空游等体验感强的旅游产品,开慧镇“红色+绿色、人文+自然、空中+陆地”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乡村生态游”“名人故里游”“低空观光游”已成为长沙县旅游新名片,加速推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吸取经验,牢记政策,特色小镇才能成为叫得响、立得住、不褪色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