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改造如何“修旧如旧”?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北京东四南北大街环境整治提升主体工程完工,留存古都特色
老城改造如何“修旧如旧”?
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梅兰竹菊的精美砖雕、摆满特色吃食的老字号橱窗……走进全新亮相的东四北大街,扑面而来的是纯正的古都京韵。日前,北京东四南、北大街环境整治提升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恢复性修建,是北京老城保护、也是这片历史街区的重要更新理念。
参照老照片,“绣花”式还原
在推进东四南、北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北京市东城区着力塑造“京韵、大市”的城市风貌。在设计上,秉承“保护性修建、恢复性修缮”的理念,以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老照片为参照,以“修旧如旧”的“绣花”功夫,赋予老街历史文化内涵,让老街重现古都历史风韵。
老城保护房屋修缮的技术要求被严格落实。古建专家、文物部门形成联动,对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工程选材和整治效果予以指导。
坐落在东四北大街492号的“精时钟表店”,是一处比较有代表性的老建筑,传统的勾连搭建筑样式,是典型的“前店后厂”“前店后居”。钟表店建筑的侧墙面,采用的是“五进五出”砌法,整体建筑美观讲究。但改造前,其北面老砖墙外面被涂了一层水泥砂浆。为此,改造时特意找了老师傅对水泥砂浆进行细致的手工清洗打磨。
“精时钟表店”门窗调整的依据,是从上世纪50年代的老电影《风筝》里找到的。这是新中国排名前列部中外合拍的彩色儿童故事片,电影中的一段街景,为建筑外立面和门窗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东四南、北大街修缮中,共使用了86万块“老砖”、18.2万块旧瓦,旧材回收利用率达43%,翻建各类宅门39座,保护性修缮16处历史建筑及文保单位。
一家一设计,一户一方案
为了展示细节,避免同质化,落实沿街建筑“一家一设计,一户一方案”,此次改造提升中,设计师为居民和商户提供了12种挂檐板纹样、20余种女儿墙样式、20余种背板牌匾设计和48种门窗修缮方案,使用干摆、丝缝、淌白等各种砖墙勾缝工艺,以及“黑红净”“铁红”等多种院门配色及门板楹联。
完成改造的东四北大街432号永安堂药店,选用刻字纹样,利用油饰和鎏金勾边工艺,将“实与名副 财以道生”的古训刻在挂檐板上,不仅把老字号诚实守信的经商传统融入建筑风貌中,还保留了传统拍子式铺面房样式。
东城区还鼓励“统规自建”,东四北大街44号吴裕泰茶庄改造后的店铺外观由精致的铜板构件及实木柱廊组成,青砖灰瓦的主体建筑与大街整体风貌保持一致,门头上方传统手工砖雕和通透的现代化玻璃幕墙交相呼应,将传统与时尚相融合。
此外,为了重现历史上的“大市”风貌,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委托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在北京市规划院与北京工业大学责任规划师联合团队的指导下,公开招募设计师,发起“东四南大街橱窗提升项目”,为东四南大街上的商户设计、更换橱窗。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